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81——2018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考古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吴小红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张敏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amyharry@163.com

所在学校名称:北京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

 

 

 

201918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018年本中心共有45位本科生,28位硕士研究生及16位博士研究生毕业。

2018年本中心招收本科生46人,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21人。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本中心已培养了数百名本科生、研究生,并吸引了国内外考古专业的学生参与,推广了实验室考古研究与教学的最新理念,也积蓄了研究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北京大学考古学教学的影响力。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年度共有七项本科生教改项目立项、在研,包括《世界考古学》课程建设、《文物显微形态分析》教学改革、自主招生学生培养与发展状况研究、虚拟教学软件开发等七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或在研。今年着重建设实践课程,所做工作包括人体骨骼学、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建设为小班课,规划实践实验项目,加大实践教学量;支持文物保护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改造,增加接待学生实践容量等。

开展全球视野下的世界考古学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文物考古事业适应“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和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世界考古学》课程建设,本年度重点聘请外讲教授开设了《埃及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上)》两门课程,《埃及考古学》聘请外教Maria Cannata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专业埃及考古与埃及史专业。该课程选修本科生8人,研究生7人。《世界考古学(上)》课程聘请外教Christopher Stevens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考古学专业。该课程选修本科生9人,研究生4人。两门课程开拓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深受同学们欢迎。

《文物显微形态分析》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收集各类标本共计1000余件,并对其中有典型教学价值的50余件标本批量制备了永久显微装片,供实验课教学。标本库中70%以上的样品已拍摄显微照片,作为理论课教学素材以及学生课外学习科研的参考资料。目前可以容纳12名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既定内容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虚拟教学课件开发完成的工作包括:1)开发博物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该软件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虚拟布展平台。参与虚拟布展的学生可以根据展厅的实际情况,自定义各类展览要素的位置、大小、内容,自主的设计展览。目前已完成赛克勒博物馆展馆三维扫描与建模,并形成初步需求分析,确定实施方案,预计2019年春季学期完成全部开发工作,2019年第二学期上线投入使用。2)古典亭榭建筑虚拟拼装课件,该课件可以实现一整座古代建筑的虚拟拼装教学实验,拼装课件中将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构造中各类相关构件,并配合《营造法式》,在拼装中同步讲解与考察《营造法式》中关于此构件的条文。目前整个课件系统已进入开发阶段,预计2019春季学期投入建筑史课程教学中使用。3)陶瓷文物保护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软件为一款模拟陶瓷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虚拟仿真手机应用程序。学生可以通过回答与陶瓷保护修复相关的题目来获取修复工具和材料,过程中可随时查看与陶瓷保护修复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最终完成一次完整的虚拟陶瓷修复体验。同时软件可以从中收集学生虚拟修复、答题的情况,用于未来的教学分析。目前已完成前期的策划过程处于开发前准备阶段,预计2019年10月底完成第一阶段的开发——完成软件整体框架和美工工作。并计划在第二阶段中大量填充陶瓷模型等详细内容和资料。4)古代生铁技术体系虚拟课件,2018年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冶铁遗址及出土冶铁炉的炉型结构情况,整理了冶金考古实验室所存冶铁遗物与分析结果,对古代生铁技术体系课件的构架进行初步设计。参加河南鲁山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的调查与发掘,新获取一定数量的炉壁、炉渣、矿石、积铁块、炒钢炉等材料,完成部分遗物的三维重建。对现代冶金分析软件FLOW软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2019年将与开发人员合作,尽快完成包括全部教学内容的课件开发。5)晋侯M93号墓葬基于VR技术的展示与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晋侯墓地虚拟仿真复原系统课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发M93号墓葬基于VR技术的教学展示与应用软件系统。通过虚拟仿真不仅可以完整的复原墓葬本来的面貌,而且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还原《礼记》等文献记载的下葬过程,对学生直观理解考古现象与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6)景德镇“镇窑”窑炉烧成技术虚拟展示课件。该课件通过对陶瓷工艺中取土、炼泥、成型、入窑以及窑炉形制等都进行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互动平台结合相关视频的设计模式将涉及古代制瓷工艺各个重要环节和步骤的过程都予以展示。通过该课件的展示,可使学生系统了解古代制瓷工艺流程。7)文物建筑全景数据库维护及数据采集,完成61处遗产地(计划40处)的全景数据库高精度采集,数据量总计约1.4TB,平台遗产点数量增至303处;预计2019年配合文物建筑专业实习继续新增60处遗产点数据。服务器方面目前形成了一套云服务器部署方案,扩容方便,采用OSS进行数据存储,配合CDN服务进行数据分发,同时数据采集方面已形成一套技术标准,极大的提高了现场数据采集速度与质量、内业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入库流程大大简化。8)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网站及现有系统维护升级。对已有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进行改造,增加各类与教务使用相关的实用功能,改进用户界面使之更加适配学院实际教学中的使用需求,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各类资源及课程课件开设入口。

感悟考古—考古文博学院新生导学课,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导学课程、实践调查等形式致力于培养新生对考古学科的认知能力,帮助新生尽快树立对学院和学科的感情。本年度该项目以“感悟考古”新生导学课为核心,从考古大家谈考古、考古学是什么、考古人生、考古实践四方面进行展开,建设完善的新生教育计划,通过课堂讲座以及阅读参考书籍,使本科一年级同学对考古学学科的发展、学科的研究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培养出专业心强、问学兴趣浓的新一代文物考古人才奠定基础。

《计算机建筑制图》课程建设项目从建筑学与考古学的应用交叉角度进行教学,强调图学思维的培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图学素养,不仅仅将制图作为工具。

所有项目均进展顺利。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1.科研项目

2018年度在研课题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社科基金项目10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基地项目7项、北京市社科基金2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2项,本年度入账科研经费总计11884085元。

本年度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工地共1处,即陕西凤翔雍城田野考古工地。

2.学术成果

本年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189篇。

3.获奖情况

倪润安的《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获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徐怡涛等人“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院参与的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发掘项目获得2017年十大考古发现;我院参与的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田野考古奖二等奖;张海老师获得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胡钢老师主持项目“枣庄徐楼村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获得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考古资产保护奖(金尊奖)。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中心队伍52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内含教授21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6人,研究员1人;34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这是一支目前国内高校考古与文化遗产学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全的教师队伍,其中多人为学科知名学者和带头人。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互相促动、均衡发展的队伍建设思路。

(1)由于中心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课程门数多,尤其是学生实习需要长时间出野外,工作量大,任务重,动用资源多。所以中心实行的是“举院体制”,即学院全部教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大部分教辅管理人员都要承担中心的工作。

(2)中心坚持将实验实践教学与重大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并将产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保证中心教学内容紧跟科研前沿。这些具有科研经历的实验实践指导教师不仅在设计性实验课中的命题更加新颖,而且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言传身教、富有启发性;多位著名教授作为导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充分体现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中心十分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进修,为其可持续发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尽量利用国际合作交流等机会出国学习进修,开拓学术视野,营造学术环境。中心也鼓励教师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本年度有13人次出国参加重大国家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7人次参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虚拟中心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1)支持教学与“双创”工作,用数字化手段记录了分布在燕园内的数十件石刻文物。技术手段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摄影建模、全景摄影等。2)配合博物馆展陈教学实践,开发博物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1套。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与已有的文物对象全景系统相配合,在布展中使用实际的经过数字化的文物作为布展展品,充分发挥中心平台之间的联系,扩大平台影响力。3)开发古典亭榭建筑虚拟拼装课件1套。该课件可以实现一整座古代建筑的虚拟拼装教学实验,拼装课件中将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构造中各类相关构件,并配合《营造法式》,在拼装中同步讲解与考察《营造法式》中关于此构件的条文。4)陶瓷文物保护虚拟仿真教学软件1款,为模拟陶瓷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虚拟仿真手机应用程序。5)古代生铁技术体系虚拟课件,新获取一定数量的炉壁、炉渣、矿石、积铁块、炒钢炉等材料,完成部分遗物的三维重建。6)晋侯M93号墓葬基于VR技术的展示与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1套。通过虚拟仿真不仅可以完整的复原墓葬本来的面貌,而且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还原《礼记》等文献记载的下葬过程。7)景德镇“镇窑”窑炉烧成技术虚拟展示课件1陶。该课件通过对陶瓷工艺中取土、炼泥、成型、入窑以及窑炉形制等都进行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互动平台结合相关视频的设计模式将涉及古代制瓷工艺各个重要环节和步骤的过程都予以展示。通过该课件的展示,可使学生系统了解古代制瓷工艺流程。8)文物建筑全景数据库维护及数据采集,完成61处遗产地(计划40处)的全景数据库高精度采集,数据量总计约1.4TB,平台遗产点数量增至303处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网站及现有系统维护升级。对已有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进行改造,增加各类与教务使用相关的实用功能,改进用户界面使之更加适配学院实际教学中的使用需求,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各类资源及课程课件开设入口。服务器方面目前形成了一套云服务器部署方案,扩容方便,采用OSS进行数据存储,配合CDN服务进行数据分发,同时数据采集方面已形成一套技术标准,极大的提高了现场数据采集速度与质量、内业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入库流程大大简化。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本年度信息化安全运行情况良好。

在开放运行方面,本中心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除了向本院、本校学生开放外,同时秉持“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将部分实验实践课的过程和成果向社会开放。其中实验考古暑期课程,开设历代青花画法课、冶金实验考古研究、史前建筑实验考古研究、骨器制作实验、鱼骨研究等不同方向的课程。面向全国各高校公开招募学生,根据报名方向参与不同实验考古课程,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公众考古宣传作用,也使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及理念影响到了其他不同高校。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在山西、湖北等中西部地区进行田野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与太原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良好而深入的合作,团队利用本专业跨学科研究优势,将文物分析实验室建立在考古发掘现场,整合多种分析手段,实时对各种出土物的材质及保存状况进行检测,为发掘提供指导。这一尝试打破了通常实验室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顺次开展的形式,使文物信息的提取更加及时和全面。借助这套工作模式,在现场发现了糟朽严重的木质简牍文物。M6实验室考古及文物现场应急保护工作对于东山汉墓群主墓,以及半干旱地区其它木椁墓的发掘和保护提供了新方法的示范。

可见,本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带动起了地方专业考古机构的合作投入,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考古教学以实践性为核心,中心建设的重点是实验实践类课程体系,尽管目前以基础实习。构建起来了完整的实验实践课程,但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授课方式等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要,还充实提高。

2、田野考古相关课程需调整

田野考古相关课程是中心的核心课程,田野考古实习是北京市优秀精品课。中心田野考古相关课程包括:课堂实习、基础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堂实习和基础实习(田野考古实习)经过两年调整,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队伍和教学方式,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实习有必要尽快建立起来。

3、实践类系列教材需大力加强

教材始终是制约中心实验实践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心虽然积累了大量前沿性实验实践科研成果,但未形成教材,尤其是系列教材的建设需要尽快纳入整体规划。

4、教学科研成果署名的加强

中心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制订政策,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尤其是教学、科研项目成果署名问题。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中心建设工作得到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1、田野实习基地

本年度中心获得获得学校拨付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建设经费120万元用于陕西雍城考古基地的建设。

2、设备购置与实验室改造

本年度中心获得学校拨付167.4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和设备购置,经费均来源自2018年度修购专项基金。

目前,中心实验室有大型检测分析仪器设备23台套,价值1158万元,各类仪器设备总计3865台套、总值5673余万元。仪器设备质量优良,使用效率高,常规仪器保证学生一人一套,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完成考古楼实验室改造项目,安装防火防盗门,更新了通风设施,给所有气瓶定制气瓶柜,并专门做了气路改造,大大提升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安全性,更新考古楼实验室门牌系统和实验室标识系统。完成红一楼、红五楼环境美化任务;完成考古楼A105的改造,转换教室方向,更便于使用。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加强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围绕实验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鼓励更多有关教学改革的项目立项。

进一步完善田野考古、古代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四个方面的实验实践课程的综合建设。进一步动员和发挥各教研室积极主动性,在队伍中形成进一步关注关心教学的气氛和激励措施。

进一步完善虚拟仿真类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将虚拟仿真类课程融入现有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形成虚实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2、田野考古系列课程调整

利用中心现在的设备和实验室的有利条件,调整课堂实习的方式,启动有关毕业实习的课程建设。召开课程改革会议,制订明确的工作方案,发挥各教研室的作用。

3、加强教材建设

中心将教材编写和出版列为下一年重点工作内容,尤其是基础类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推出中心的优秀教材参评相关奖项,提高中心教材的影响力。

4、扩大中心办学条件

在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地方考古部门的积极性,并寻求新的可发展空间,进一步改善中心办学条件。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18年11日至123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所在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cast.pku.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

100871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2500

设备总值

5673万元

设备台数

3865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1050万元

                 

 

二、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考古学

一至四年级

84

64

2

考古学

三年级

34

960

3

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至四年级

15

64

4

文物保护技术

一至四年级

25

192

5

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

一至四年级

28

384

6

考古学

一年级博士生

25

32

7

文物与博物馆

一年级硕士

35

32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319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230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10

实验教材总数

3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1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学生发表论文数

3

学生获得专利数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2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研究

11&ZD120

王幼平

 

201110-202012

1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

邓州八里岗仰韶聚落研究与报告编写

12&ZD190

张弛

 

201210-202012

9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研究

12&ZD150

雷兴山

 

201210-201712

7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

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

12&ZD151

李水城

 

201210-201712

7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5

中印石窟寺研究

15ZDB058

李崇峰

 

201511-202012

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6

非洲出土中国古代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15ZDB057

秦大树

 

201511-202012

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15ZDB119

孙华

 

201511-202012

6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8

前丝绸之路东段青铜文明的年代研究

16ZDA144

吴小红

 

201611-202112

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9

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

17ZDA219

陈建立

 

201711-202212

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0

北京军都山古代游牧民族人骨遗存的生物考古学研究

15BKG018

何嘉宁

 

201506-2018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1

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

15BKG015

韦正

 

201506-2018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2

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动物资源获取模式的综合研究

16CKG015

张颖

 

201606-2019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3

东北亚古代铁器传播的技术观察

16BKG022

陈建立

 

201606-2019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4

丝绸之路中道城镇与路网研究

16BKG012

陈凌

 

201606-2019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5

先秦两汉都城礼制文明研究

16BKG007

高崇文

 

201606-2019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6

西周早中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考古研究

18BKG017

崔剑锋

 

201806-2021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7

中古祆教信仰与丧葬

17FKG010

沈睿文

 

201706-201912

2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8

晚商时期的黄土丘陵:贸易网络和社会变迁

18FKG003

曹大志

 

201810-202012

2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9

徐楼青铜器科技研究

18FKG001

胡钢

 

201810-202012

2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

中原地区石窟崖面与窟前建筑研究

18CKG021

彭明浩

 

201806-202112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1

中国古代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51478005

徐怡涛

 

201501-201812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2

延续还是中断—全新世中期汉水中游稻作农业发展状况的多指标分析

41872027

邓振华

 

201812-202212

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3

基于社会史视角的中国古代乡村宗教建筑研究——以宋元时期山西南部地区为例

51878007

徐怡涛

 

201812-202212

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4

徐州地区南北朝隋唐墓葬研究

15JJD780002

韦正

 

201512-201812

2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5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文物古迹调查

15JJD780001

李零

 

201512-201812

2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6

汉唐西域城市与文明考古研究

16JJD780002

陈凌

 

201611-202012

6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7

宋元时期民间信仰的考古学观察

16JJD780003

杭侃

 

201611-202012

6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8

技术与文明:由玉器手工业探索中国史前文明形成的基础

16JJD780004

刘斌

 

201611-202012

6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9

中古时期墓葬神煞研究

17JJD780001

沈睿文

 

2017-202012

60

教育部基地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0

长江中下游青铜文化带的形成与发展

18JJD780001

徐天进

 

2018-202012

60

教育部基地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1

中国与波斯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

15ZDA23

林梅村

 

201509-201812

30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2

长城地带鲜卑墓葬研究

17ZDA08

倪润安

 

201709-202012

30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2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

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area of early Western Zhou proto-porcelain unearthed from Yejiashan Cemetery, Suizhou, China

Yu Y.B.,Cui J.F.*(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J.L., Huang F.C.,Guo C.J

Archaeometry

2018,1月

国外刊物

论文

2

The special iron making in Southwest China around the 10th CE: Scientific evidence from an iron smelting site in Erjhai lake area, Yunnan province

Zou G.S., Min R., Cui J.F.*(corresponding author), Ma R.J., Zhou X.Q., Yang C.C.,.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8,12月

国外刊物

论文

3

Investigation of early Bronze Age civilizations in Yunnan: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metallurgical relics found at the Guangfentou ruins of Jiangchuan

Zou G.S., Cui J.F.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X., Li X.R., Min R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2018,1月

国外刊物

论文

4

A Chinese Porcelain Jar Associated with Marco Polo: A Discussion from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LIN MEICUN; RAN ZHANG

Europe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2018,1月

国外刊物

论文

5

Silk Roads: Intercontinental Trade and the Tang Empire

LIN MEICUN; RAN ZHANG

China: Visions through the Age

2018,1月

国外刊物

论文

6

Early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Ancient Kiln Sites Producing Ceramic Storage Jars and Some Related Issues

Qin Dashu,Chang Jung-Jung, Yu Shan

BEFEO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2017.Vol.103 2018,3月

国外刊物

论文

7

Late Middle Palaeolithic Subsistence in the Central Plain of

Qu Tongli; Chen Youcheng; Ofer Bar-Yosef; Wang Youping

Asian Perspectives

2018,9

国外刊物

论文

8

Minshan Temple in Anyu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Liu Benzun Religious sect

孙华

Journal of World Buddhist Cultures

2018.Vol.1

国外刊物

论文

9

Connective Architecture in the Rock Monasteries of Kuča

魏正中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Nuova Serie

2018,Vol. XC

国外刊物

论文

10

Kaihuasi: Buddhist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Virtual Reality

Jianwei Zhang;Lala Zu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Newsletter

2018,3月

国外刊物

论文

11

Degradation Features of Archaeological Wood Surface to Deep Inside a Case Study On Wooden Boards of Marquis of Haihun's Outer Coffin

周逸航;王恺;胡东波;管理;吴昊

Wood Research

2018,11月

国外刊物

论文

12

说“单”——商至汉代的城市居民治安防卫组织

曹大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8年第7期,58-75页

国内刊物

论文

13

“族徽”内涵与商代的国家结构

曹大志

古代文明

2018年,总第12卷

国内刊物

论文

14

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生产年代

陈冲

华夏考古

2018年第4期,85-96 页

国内刊物

论文

15

基于铅同位素比值的古代矿料混合模型分析法

周逸航;陈建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第1期,72-77 页。

国内刊物

论文

16

中国境内中古祆教徒葬俗考论(之一)

陈凌

古代文明

2018年,总第12卷

国内刊物

论文

17

汉代铜镜显微组织腐蚀现象的比较分析——以安吉上马山及临淄出土为例

张予南,崔剑锋(通讯作者),白云翔,田正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第3期,61-74 页

国内刊物

论文

18

祥云地区出土铜器pXRF成分分析——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初探

马仁杰,崔剑锋(通讯作者),闵锐,张谷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第3期, 75-86页

国内刊物

论文

19

荥阳官庄遗址制陶作坊出土陶泥陶坯的科学分析

陈娟,崔剑锋(通讯作者),崔天兴,郜向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第5期,77-83 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0

乐从堂藏铜马式考

董珊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

2018年,总第七辑

国内刊物

论文

21

周晋盘盉与先秦丧礼中的沐浴

董珊

青铜器与金文

2018年3月,第二辑

国内刊物

论文

22

农卣新释

董珊

青铜器与金文

2018年12月,第二辑

国内刊物

论文

23

似与不似之间——河西魏晋壁画墓中的“伯牙弹琴”与“李广射虎”

方笑天

美术观察

2018年第1期,111-117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4

杰西卡·罗森——中国艺术与考古的“摆渡者”

方笑天

美术观察

2018年第6期,136-137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5

云冈第五窟刍议

杭侃

石窟寺研究

2018年,53-63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6

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活化与中国文化复兴

杭侃

旅游学刊

2018年第9期,5-6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7

军都山古代人群股骨肌腱附着位点初步分析

何嘉宁

人类学学报

2018年第3期, 384-39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8

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多人二次合葬墓M13葬仪研究

张弛;何嘉宁;吴小红;崔银秋;王华;张江凯;樊力;严文明

考古

2018年第2期,79-87+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29

周原遗址黄堆墓地分析

雷兴山;蔡宁

古代文明

2018年,总第12卷

国内刊物

论文

30

因岩结构与邻岩构宇:中印石窟寺外观初探

李崇峰

石窟寺研究

2018年,1-42+448+43-5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1

嚈哒的兴起与铁马镫初传中亚

林梅村;马丽亚·艾海提

历史研究

2018年第2期,180-189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2

家驴入华考

林梅村

欧亚学刊

2018年,总第七辑,81-93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3

元大都南镇国寺考

林梅村

中国文化

2018年第2期,256-265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4

张弘略墓与定兴窖藏出土元代宫廷酒器——兼论浮梁磁局创烧元青花之年代

林梅村

文物

2018年第12期

国内刊物

论文

35

广西桂平市博物馆馆藏北流型铜鼓的印轮滚印技术

刘彦琪;朱丽彬;任晓磊;杜晓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3-49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6

北魏平城墓葬分期标准探讨

倪润安

北方民族考古

2018年,总第5辑,86-106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7

空间关系分析方法——云冈石窟开凿过程的考古学探索

彭明浩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刊

2018年,总第五期

国内刊物

论文

38

榆林窟原始崖面初探

彭明浩

美术研究

2018年第6期,20-24页

国内刊物

论文

39

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

秦大树

华夏考古

2018年第1期,58-74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0

琉球王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发现与研究述论

张蓉荣,秦大树

华夏考古

2018年第4期,14-24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1

明正德御窑彩瓷生产的阶段性及相关问题探讨——以2014年御窑遗址出土的新资料为中心

钟艳娣;秦大树

华夏考古

2018年第4期,97-111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2

试论早期骨角器的起源与发展

曲彤丽;陈宥成

考古

2018年第3期, 68-77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3

海昏侯刘贺墓园遗迹刍议

孙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91-103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4

界说与方法——夏代信史考古学重建的途径

孙庆伟

中国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23-37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5

华北旧石器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41-351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6

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第37卷(网络版),534-545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7

大同沙岭七号北魏墓壁画几则题材浅析

韦正

西部考古

2018年,总第15辑,70-79页

国内刊物

论文

48

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散论

韦正

西部考古

2018年,总第16辑

国内刊物

论文

49

江苏镇江东晋画像砖墓的渊源和意义补论

韦正

东南文化

2018年第6期

国内刊物

论文

50

龟兹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

魏正中;庄妤

敦煌研究

2018第2期,22-33 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1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陶器的科技分析与研究

郁永彬,吴小红,崔剑锋,陈国科,王辉

考古

2017年第7期,108-120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2

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多人二次合葬墓M13葬仪研究

张弛;何嘉宁;吴小红;崔银秋;王华;张江凯;樊力;严文明

考古

2018年第2期,79-87+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3

商代盘龙城聚落地貌演变的初步研究

张海、王辉、邹秋实、陈晖、苏昕、廖航

江汉考古

2018年第5期,139-15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4

河南南阳出土青铜提链壶的彩绘工艺分析

周双林;郑贝贝

中原文物

2018年第1期,126-128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5

防水材料在纸张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周双林;杨晨;高海彦

中国造纸

2018年第8期,36-42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6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的过去与现在——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上的演讲

赵辉

江汉考古

2018年1期,3-11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7

傅斯年与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立

张敏

古代文明

2018年,总第12卷

国内刊物

论文

58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麟趾金内嵌物的分析研究

黄希;王恺;管理;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4期,11-20页

国内刊物

论文

59

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拓——西域都护府研讨会”综述

陈凌

西域研究

2018年第2期,146-147页

国内刊物

论文

60

多卷本《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第二辑简评

刘绪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8年2期,89-90页

国内刊物

论文

61

郑州地区晚更新世中期人类的生计方式——老奶奶庙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曲彤丽;顾万发;汪松枝;陈宥成;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1期,70-78页

国内刊物

论文

62

太原金胜村唐墓再研究

沈睿文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8年,7-12+400页

国内刊物

论文

63

中国民间绘画中的五色观念及其衍变

吴昊

美术

2018年6期,118-119页

国内刊物

论文

64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解读

齐东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国内

专著

65

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林梅村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国内

专著

66

李家沟遗址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嵩山东麓农业起源研究

王幼平;夏正楷;汪松枝

科学出版社

2018

国内

专著

67

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实践教程

张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国内

专著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2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10

国际会议论文数

15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83

省部委奖数

其它奖数

 

四、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吴小红

1964.3

教授

中心主任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

2

张  弛

1964.11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

赵  辉

1953.6

教授

教师

教师

硕士

博士生导师

4

王幼平

1956.6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5

徐天进

1958.4

教授

教师

教师

硕士

博士生导师

6

孙  华

1958.12

教授

教师

教师

硕士

博士生导师

7

魏正中

1962.7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8

雷兴山

1968.7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9

孙庆伟

1970.9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0

齐东方

1955.3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1

林梅村

1956.4

教授

教师

教师

大学

博士生导师

12

秦大树

1957.11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3

李崇峰

1960.3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4

韦  正

1968.1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5

沈睿文

1972.4

教授

教师

教师

硕士

博士生导师

16

王  迅

1949.4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7

杭侃

1965.5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8

张  辛

1956.3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9

胡东波

1963.6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0

张  海

1979.1

副教授

中心副主任

教师

博士

 

21

何嘉宁

1973.1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2

曲彤丽

1981.7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3

倪润安

1974.1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4

董  珊

1972.6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5

秦  岭

1975.12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26

杨哲峰

1965.1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7

陈建立

1973.3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青年)

28

张成渝

1976.2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29

徐怡涛

1972.8

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0

周双林

1965.5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31

崔剑锋

1977.8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32

胡  钢

1971.2

副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33

陈凌

1973.7

研究员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4

张剑葳

1982.7

助理教授

中心副主任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5

曹大志

1977.5

助理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6

张颖

1985.6

助理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7

邓振华

1986.12

助理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8

彭明浩

1986.8

助理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9

王恺

1986.2

助理教授

教师

教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40

路  菁

1973.12

馆员

技术人员

技术

博士

 

41

刘彦琪

1983.11

工程师

技术人员

技术

硕士

 

42

宝文博

1971.1

工程师

技术人员

技术

硕士

 

43

杨颖亮

1980.3

工程师

技术人员

技术

硕士

 

44

潘  岩

1978.12

工程师

技术人员

技术

大专

 

45

王伟华

1967.3

副研究员

技术人员

技术

硕士

 

46

曹  宏

1968.5

副研究员

技术人员

技术

硕士

 

47

户国栋

1984.3

助理研究员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48

王书林

1984.1

助理研究员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49

施文博

1983.1

助理研究员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50

方笑天

1986.3

馆员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51

陈冲

1981.2

馆员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52

罗登科

1994.2

助教

管理人员

管理

硕士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Maria Cannata

1973

意大利

 

访问学者

2017.9-2018.9

2

Christopher Stevens

1972

英国

 

访问学者

2018.9-2019.9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吴小红

1964

教授

主任

中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校内专家

 

2

张弛

1964

教授

副主任

中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校内专家

 

3

陈星灿

1964

研究员

委员

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校外专家

 

4

高星

1962

研究员

委员

中国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校外专家

 

5

韩建业

1967

教授

委员

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

校外专家

 

6

Ofer Bar-Yosef

1937

教授

委员

以色列

哈佛大学

校外专家

 

7

Rowan K. Flad

1973

教授

委员

美国

哈佛大学

校外专家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http://cast.pku.edu.cn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1000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1700G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1400G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8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姓名

张敏

移动电话

13811176316

电子邮箱

Amyharry@163.com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文综/考古/法学组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13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杨哲峰

20

2018.5.9-11

全球性

2

稻的植物考古学——前沿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秦岭

13

2018.8.4-5

全球性

3

欧亚视野下的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陈建立

24

2018.8.29-30

双边性

4

陆疆与海疆:丝路上的多元文明北京大学博士生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韦正

20

2018.10.22-23

全国性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

林梅村

“One Belt One Road”国际学术讨论会

2018年3月16-27日

英国

2

河南登封西施遗址的石叶工业

王幼平

亚洲旧石器考古学会年会

2018年7月29日-8月8日

俄罗斯

3

 Wetland exploita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 zoo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2. The tale of Père David's deer: zooarchaeological records and conservation

张颖

第13届国际动物考古学大会

2018年9月2-7日

土耳其

4

Exploring the wetland: Integrating the fish and plant remains into a case-study from Tianluoshan, a middle Neolithic site in China

张颖

环东海史前时代的动物利用

2018年8月28-30日

日本

5

从铸铜原料看商周时期青铜工业的中原与边疆

陈建立

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大会

2018年9月14-21日

日本

6

古代青铜器不同红铜纹饰工艺比较

胡钢

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大会

2018年9月14-18日

日本

7

华南晚更新世人类行为复杂化、华南岛屿区石片石器的发现与意义

王幼平

印度洋-太平洋史前考古大会

2018年9月21-30日

越南

8

农业向台湾及岛屿东南亚地区的早期传播:植物考古的新证据

邓振华

印度洋-太平洋史前考古大会

2018年9月21-30日

越南

9

东亚、东南亚制瓷业工艺技术的发展与交流

秦大树

东亚、东南亚制瓷业工艺技术的发展与交流

2018年9月22-27日

越南

10

How to Materialize an Ideal Exhibition Logic via Digital Technology

曹宏

2018中国艺术博物馆论坛

2018年10月16-21日

加拿大

11

先秦时期金属工业的中原与边疆

陈建立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会议

2018年11月11-29日

伊朗

12

从建筑技术浅谈汉墓所见中外文化交流

韦正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考古与文物”国际学术会议

2018年11月12-29日

伊朗

13

西域文化的发明与其展开

林梅村

中日和平友好缔约40周年纪念活动《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

2018年12月12-16日

日本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2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大同沙岭7号北魏墓葬壁画与云冈石窟艺术展2018.1.12-2.18.2.28

1000

https://mp.weixin.qq.com/s/LM3K8H6cFTIWtqDJJfULag

 

2

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2018.4.28-2018.10.15

6000

https://mp.weixin.qq.com/s/OiHdCiaIUUHs3f0VdDSLCA

3

融汇:国际艺术与文化展2018.5.27-2018.8.27

3000

https://mp.weixin.qq.com/s/jrBlEQIjgbW3Fs9VEIRp8A

4

“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古代文明科普活动  2018.5.27

100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8-05/28/content_303009.htm

5

融汇:国际艺术与文化研讨会2018.5.28-5.29

50

https://mp.weixin.qq.com/s/UwQB3Fp1lrfWmkz0pzOFZg

6

柏林——艺术之都系列讲座之六2018.11.2

120

https://mp.weixin.qq.com/s/iwR0QK0pR-WM_4kpxlSafw

7

印·迹:馆藏版画十二年回顾展

2018.11.16

-2019.3.15

2000

https://mp.weixin.qq.com/s/aUfQIwlt1lEeYiAiQlhrCA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单位名称

起止时间

1

付文军

讲师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2018.09-2019.06

2

叶婉婷

 

沧州师范学院

2018.09-2019.01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民居营造研修班

27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1.29-2018.12.28

50

2

北京大学-山西博物院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

51

孙庆伟

教授

2017.11.1-2018.12.17

91.8

3

北京大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技术专题研修班

188

孙庆伟

教授

2018.7.1-2018.12.20

20

4

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木结构古建筑培训班

30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8.31-2018.9.27

32.4

5

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展览策划培训班

50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9.17-2018.9.26

24

6

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班

30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10.9-2018.10.21

18

7

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文博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

28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10.16-2018.12.27

98.04

8

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对外交流人才培训班

12

张剑葳

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8.10.16-2018.12.27

33.12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96人次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未发生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