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教学导览虚拟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大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专指遗址面积宏大、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遗址。大遗址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环节。大遗址往往开展考古工作时间早,积累的考古资料丰富,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既是开展考古和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进行以聚落形态理念为核心的田野考古教学和设计遗址保护规划及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教学实践场地。

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宝鸡市人民政府、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联合在周原遗址建设有周原遗址国际研究中心和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可利用该基地开展大遗址保护与展示虚拟仿真教学,整合历年来周原遗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成果,展现周原遗址作为西周都邑的早期王朝都城布局结构,为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提供实地型、全景式、四维时空的现场教学。

2、功能模块:

利用移动终端、无线网络、GPS定位和三维建模、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周原大遗址保护与展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场景再现

在周原遗址重要考古和铜器出土地点设定地理坐标链接点,如庄白一号铜器窖藏、李家铸铜作坊、凤雏宫殿基址,将与该地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如文字说明、语音介绍、器物图片、相关工作人员回忆、名人讲解等分类存储,并根据学生所持移动终端的GPS位置推送到前端,场景再现历年考古工作现场和重要铜器出土状况,同步关联相关文物的研究和保护状况,如出土于周原遗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的相关多媒体资料。

(2)虚拟讲解

基于已开发的周原遗址田野考古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移动终端上设定周原遗址的教学导览线路,利用GPS定位采用语音和三维动漫人物虚拟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设定的线路实地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对地表遗物的观察和记录、剖面暴露地层和遗迹的观察和记录、遗物采集方法、科学样品采集方法等)、考古钻探方法(钻探方法和数据采集展示方法)、土遗址保护方法(地表暴露城墙的实地保护方法)、重要考古和铜器出土地点的现场教学(场景再现)。

(3)增强现实

周原遗址发现有大量的宫殿建筑基址,特别是凤雏一号建筑基址,是中国最早的前堂后室庭院结构建筑,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建筑仅存夯土地基,无法有效展示。利用追踪引擎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虚拟仿真建筑三维模型APP应用程序或利用头盔、数字眼镜等穿戴式设备,通过虚实结合,即现场实景和虚拟建筑三维复原,让学生在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周原宫殿建筑风貌及其与遗址景观的融合。增强现实还可以有效解决地下埋藏遗迹的展示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周原遗址虚拟导览教学系统

3、实验步骤

(1)选择身份

进入实验平台后,首先选择登录身份学生或是教师,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虚拟学习的线路和内容,同时也可以设置考核的内容,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学生既可以按要求完成老师预设的学习线路,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线路,并参加虚拟测试。

(2)选择线路

按照遗址的特点设置导览线路若干,目前有两条:

线路一:主要考察周原遗址核心区的聚落布局结构,从贺家村岐山县周原遗址博物馆出发,先后考察凤雏宫殿建筑遗址、周原遗址城墙、毛公鼎和董家一号窖藏地点、双庵遗址商代贵族墓葬。

线路二:主要考察周原遗址不同功能聚落遗址点的状况,从召陈周原遗址博物馆出发,参观召陈宫殿基址、李家铸铜作坊、庄白一号窖藏、云塘西周水池遗址。

(3)虚拟学习

在线路设定的地点上,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从而形成对周原遗址整体聚落结构的认识。

(4)考核

教师按照线路、地点、出土文物等内容设置不同的考核试题,并对进行导览学习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

 

【点击进入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