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考古遗迹发掘虚拟发掘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获取研究资料的基本手段。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培养学生田野考古工作能力是田野考古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考古和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尤其是对考古遗址的发掘不可逆,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考古、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而言,亟需借助数字化的手段通过三维模型构建的仿真考古遗址和文物模型开展虚拟发掘和虚拟修复,为参加真实的田野发掘和文物修复提供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功能模块:

(1)常见考古遗迹三维建模

对常见的考古遗迹,如灰坑、房址、墓葬、窖穴、水井、窑址、城墙等,按照其建筑和堆积结构进行精细化的三维虚拟建模。并借助于田野考古发掘记录中的“系络图”对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说明。

(2)常见考古遗迹教学资源库

田野考古发掘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遗迹现象,如灰坑、墓葬、房子、陶窑等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其发掘清理方法不同。该系统结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多年来田野考古发掘所积累的丰富田野资料,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虚拟复原各类典型遗迹的发掘清理方法,并与传统的二维工作照片和录像等资料结合,综合建构田野考古发掘教学案例数据库。学生可以利用数据库,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学习不同类型考古遗迹的发掘、记录、采样、测绘的工作方法。

墓葬发掘虚拟场景

墓葬发掘虚拟

墓葬发掘真实场景

墓葬发掘真实场景

 

墓葬发掘虚拟仿真实验

3、实验步骤:

(1)常见遗迹发掘方法演示

对灰坑、墓葬、建筑基址、水井、陶窑等遗迹的建筑和堆积结构进行虚拟三维建模,并根据模型进行组合拼装。依据考古地层学原理演示各种遗迹的发掘清理过程,并对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细节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常见考古遗迹的一般发掘方法。

(2)学生虚拟操作

设置不同类型遗迹的初始状态,学生根据遗迹发掘的不同状态,首先选择不同的发掘工具,包括锄头、手铲、竹签、毛刷等,再选择发掘的具体部位以及发掘的出土量进行虚拟发掘操作。工具选择错误、发掘位置不对、出土量过大等都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提示,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遗迹的正确发掘方法。

(3)考核

预设不同类型的考古遗迹,评估学生自主的发掘方法,对不同发掘阶段的工具选择、发掘位置的选择、发掘顺序、出土量等进行定量评估,并与正确的发掘方法进行比对,指出学生自主选择的发掘方法的优劣及其对考古遗迹的潜在影响。

 

【点击进入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