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系

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 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 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 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 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 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 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 考古、夏商周考古、 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 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 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 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 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博物馆学专业是1988年组建的,1998年设立博物馆学方向硕士点,依托考古专业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其课程已经比较完善。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及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教师和国家文物局系统有关专家担任。国家文物局直属院所及北京大学有关院系,将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必要条件,现发展趋势看好。该专业还拥有一个文物保护实验室。

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国 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 在山西、浙江等省筹建专业实习基地。

考古教学除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外,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发掘。这是考古教学中富有魅力的环节。北大 考古专业成立伊始,便兼顾教学与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是将教学、研究和考古发掘紧密结合的主要途径。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与 田野考古实习紧密结合的方针,田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考古技术水平均属一流。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现有7个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即辽宁营口金牛山、内 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湖北天门市石河镇、山西曲沃县曲村、河南邓州八里岗、四川忠县干井沟和陕西扶风歧山周原。这些田野实习基地都是各个时段的重要遗址, 对重大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选择它们作为长久的实习基地,一方面是为了能更持久地、更为全面地发掘遗址,以深入地认识遗址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 是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实习条件。 

除了优秀的师资、合理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方法外,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学还赖以优秀的外部条件保障。

首先,学院拥有亚洲高校最大的博物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该馆由北京大学 和美国阿瑟•赛克勒博士合作建立,1993年5月落成。它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北的鸣鹤园中,现有万余件馆藏文物,馆藏陈列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时期,为 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固定展览内容不仅得到不断充实、更新与完善,而且不时有定期、不定期的特展,不仅充实了博物馆的陈列,也 丰富了北大的校园生活。总之,学院正在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备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参观场所,专业学生实习的良好基地。

其次,学院拥有高精度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教 学、科研方面的作用,这是学院的一项工作重心。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1973年开始建立科技考古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又获世行贷款资助, 逐渐发展和完善了各种测年手段及相关的科技考古研究手段,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定量考古学”、“第四纪年代 学”等课程。其师资力量与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科技考古实验室中的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实验室测量精度位居世界前十位,它先后承担“九五”国家科 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项目的测年工作,对夏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近 年来,学院致力于田野考古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构筑了一个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研究平台。同时,注意考古研究领域的多样化,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 已开展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盐业考古、环境考古和冶金考古等领域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学院又迅速地重新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接轨,继续保持在中国考古学等研究领域的领先地 位,并稳步开拓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西方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前沿领域。如,学院完善了田野考古数字化、科技考古、动物考古实验室。这些举措使得学院的 科研手段大为提高,而且也能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再次,学院的多个研究中心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平台。2000年,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落户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这是对学院教学科研综合水平肯定的结果。2003年12月,考古文博学院与 伦敦大学合作成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迈出了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此外,学院还有古代文明中心、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陶 瓷考古研究所、宗教考古研究所、玉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分别进行各种专门研究。这些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使得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强劲势头。 它们也带动了学生尽早参与考古前沿课题。

学术刊物是研究实力的体现。考古文博学院现拥有两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考古学研究》、《古代文 明》。此外,尚有《古代文明研究通讯》和《青年考古学家》两个内部刊物。《青年考古学家》是学院学生团体文物爱好者协会的内部刊物,该协会多次被评为北京 大学十大优秀学生社团。以上四种刊物在国内外考古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不同层次的展示学院师生研究风采的重要平台。

而学院资料室和标本室则是教学、科研的保障(图34)。今资料室藏书10多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 各90多种,中文期刊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专业杂志。除了学院多年购置的图书之外,资料室还得到3位著名学者的捐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所有藏书 2056册捐给资料室,是为苏秉琦图书室。国学大家张政烺先生捐献了13861册图书,其中有不少是善本的线装书,是为张政烺文库。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 教授张光直先生将所藏外文书700册捐给学院,是为张光直文库。目前资料室正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进行分管建设工作。现有藏书都已经实现了网络检索。此 外,资料室还与波士顿大学合作,共同建立亚洲地区图书资料数据库。同时,资料室跟国内外多家相关考古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都有交流,互相交换图书,成为学院 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标本室也初步建设和完善了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及陶瓷考古等教学标本。这都极大地方便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 开展。

此外,2003年10月,考古教学楼的落成,又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新教学楼 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可供教学,另有一个大功能厅可以提供多种活动。大楼与北大红湖彼此映衬,幽静优美,婆娑竹影,依依杨柳,绿地如茵,荷叶满塘。南岸更有校 景亭翼然。此处不仅成为燕园雅致风景的又一亮点,而且也一时成为学生暇时读书、散步的场所。

教学与学术的研究需要不断的教学来促进。交流能拓宽学术视野和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北 大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学府,考古文博学院也秉承这一传统。学者互访和学院的境外考古发掘是两个交流主要渠道。这不仅仅只是交流的层面,更是跟世界考古融 合、接轨的重要举措。更为重要的是境外的学术交流与田野实践,它反过来也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大大丰富并提高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

近年来,学院已先后邀请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等单位的多名教授和专家来院讲学,以后要继续扩大与加 强中外交流,同国内外有关大学及研究单位经常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曾先后邀请美、英、日、 韩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前来讲学,而学院也常有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并开始同美、日等国学者合作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先后开 展的项目,如同美国、日本、斯洛文尼亚等国大学合作进行“浙东史前文化研究”、“欧亚大陆新石器化进程”、“新疆地区出土死文字研究”、“汉唐 之间”、“青海唐代吐蕃墓葬发掘”和“四川盐业考古”等课题,学科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近年来,学院还申请到境外进行考古发掘工 作,如肯尼亚“拉穆群岛及周边海域考古”以及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的调查与发掘项目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次的境外考古在北大考古文 博学院得到实现。这些境外发掘工作的开展在学院历史上又是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的国际化。

优质的研讨会能促进学术讨论,对教学也大有裨益。任何一个有学术传统的学府,都有历史悠久的学术研 讨会。考古文博学院近几年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院还召开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这也是让外界了解自己、增加吸引力的良好途径。 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筹备公共考古的课程便是这种交流的一个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大学拥有无可比拟的学科综合优势,为考古文博学院实现考古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这些都为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